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5.后来,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关于敬拜,他们说,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这时,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关于启示,他们说,启示发生在清晨,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那时,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在这种时候,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以及如何照之生活。当他们完全醒来时,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他们补充说,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
2723.关于别是巴。“别是巴”表示教义的状态和性质,即:它是与纯人类理性观念联合的神性教义。这一点从21:22-33的整个思路(参看2613, 2614节),以及原文中“起誓的井”和“七井”这些词本身的含义清楚可知。“井”表示信之教义(2702, 2720节),“起誓”表示结合(2720节);“起誓所立的约”也表示结合(1996, 2003, 2021, 2037节);“七”表示神圣之物,因而表示神性(395, 433, 716, 881节)。由此明显可知,“别是巴”表示本身为神性的教义,连同与它联合的纯人类理性观念或表象。
亚伯拉罕的话清楚表明,这就是“别是巴”之名的由来:
你要从我手里受这七只母羊羔,好为我作我挖这口井的证据。所以他称那地方为别是巴,因为他们二人在那里起了誓。他们在别是巴立了约。(创世记21:30-32)
以撒的话也表明这一点:
那一天,以撒的仆人来,将他们挖井的事告诉他,对他说,我们找到水了。他就给那井起名叫示巴(“起誓”和“七”),因此那城名叫别是巴,直到今日。(创世记26:32-33)
这段经文也论及与亚比米勒有争竞的井,并与他所立的约;“别是巴”表示再次与信之教义联合的纯人类理性观念;由于它们再次被联合,教义以这种方式变得适合人类理解,所以它被称为“城”,因为“城”是指整体上的教义(可参看402, 2268, 2450, 2451节)。此外,出现在其它地方(如创世记22:19; 26:22-23; 28:10; 46:1, 5; 约书亚记15:28; 19:1-2; 撒母耳记上8:2; 列王纪上19:3)的别是巴在内义上具有类似含义;它也以反面意义出现在阿摩司书(5:5; 8:13-14)。
经上以“从但到别是巴”来描述的迦南地的整个范围,在内义上就表示教义所教导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整个范围,因为迦南地表示主的国度,以及祂的教会,因而表示教义所教导的属天和属灵事物。如士师记:
于是以色列众人都出来,从但到别是巴,会众都聚集起来如同一人。(士师记20:1)
撒母耳记上:
从但到别是巴的全以色列。(撒母耳记上3:20)
撒母耳记下:
把国度从扫罗家转出去,建立大卫的宝座,治理以色列和犹大,从但直到别是巴。(撒母耳记下3:10)
又:
户筛对押沙龙说,不如将全以色列,从但直到别是巴,都聚集起来。(撒母耳记下17:11)
又:
大卫吩咐约押走遍以色列众支派,从但直到别是巴。(撒母耳记下24:2, 7)
又:
从但直到别是巴,百姓死了七万人。(撒母耳记下24:15)
列王纪:
所罗门所有的日子,从但到别是巴的犹大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自己的无花果树下居住。(列王纪上4:25)
875.“鸽子找不着落脚掌之地”表示信之良善和真理还不能扎根。这从“鸽子”和“落脚掌之地”的含义清楚可知:“鸽子”是指信之真理,“落脚掌之地”是指扎根。下文进一步阐述了它们无法扎根的原因,即:虚假仍在那里泛滥。但没有人能明白这一切表示什么,除非他知道属灵人是如何实现重生的。
属灵人拥有植入其记忆的知识的种子,或信之知识;这信之知识取自主的圣言,或取自源于圣言的教义事物(古教会从揭示给上古教会的事物中获得这种知识);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便以这种方式接受教导。但只要虚假在那里泛滥,信之真理,无论怎样播种,都不能扎根。它们只是停留在表面,也就是停留在记忆中。土地也不适合它们,除非虚假被驱散,以至于不再出现,如前所述(842:4-5, 868:2节)。
对属灵人来说,“土地”本身是在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准备的。当准备完成时,主就将仁之良善,然后将良心栽种于其中。他以后就出于良心行动,换句话说,主通过良心在他里面产生信之良善和真理。主以这种方式在属灵人里面将其理解力的事物与意愿的事物分开,叫它们决不结合。因为如果它们真的结合,他将不可避免地永远灭亡。
对上古教会成员来说,意愿的事物与理解力的事物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在属天天使那里也是如此。但对这个古教会的成员来说,它们没有结合,也不与任何属灵人结合。表面上看,他所行的仁之良善似乎出自他的意愿,但这只是表象和错觉。他所行的一切仁之良善唯独属于主,不是经由意愿,而是经由良心而来。哪怕主只是放松那么一点点,允许人出于自己的意愿行动,他必出于仇恨、报复、残忍作恶,而非行善。
这同样适用于属灵人所思、所说的真理。他若不出于良心,因而出于属于主的良善思想和说话,就无法思想和言说真理,与伪装成光明天使的地狱魔鬼一样。这在来世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清楚可知重生是如何实现的,以及何为属灵人的重生。事实上,属灵人的重生就是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通过主在这理解力部分中所形成的良心而与意愿部分分离。以这种方式所行的一切看似出于他自己的意愿,但实际上是出于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